行见面礼的你

作者:金正昆 著 发布时间:2021-04-14 09:51:22 字数:6043
  

  各位好!人们在社交场合见面,往往需要互行见面礼。以下,我们来谈谈有关行见面礼的礼仪。

  张芳刚刚被选中担任奥运会礼仪小姐那阵儿,可没有而今那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潇洒。当时,她私下里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为之献花的外国运动员要是一高兴,冷不丁要吻自己,该如何是好?不接受吧,电视或许正在向许多国家和地区实况转播,推辞躲藏岂不丢国家的人?接受吧,自己不习惯,再说正值妙龄的自己怎么能把初吻让给一个外国人呢?

  后来张小姐实在拿不出“对策”,只好红着脸悄悄去向为礼仪小姐们作指导、培训工作的老师讨教。老师一听笑了,他跟张小姐才谈了几分钟,张小姐也“扑哧”一声腼腆地笑了。礼仪老师的短短数语何以使张小姐的愁眉苦脸为之一扫呢?说来倒有趣儿,他只不过告诉了张小姐:什么是亲吻礼。

  他说:亲吻礼是外国人在社交活动中会见亲朋故旧或与家人会面时的一种以相互亲吻表示亲密、友善的见面礼。亲吻不等于接吻,因行礼者相互关系有所不同,所以相互亲吻时“接触”的具体部位亦各不相同:长辈与晚辈亲吻时,长辈吻晚辈的额头,晚辈则吻长辈的下颌。平辈人之间行亲吻礼,则只能够相互轻吻一下或轻轻贴一下对方的面颊。接吻,即国人所说的亲嘴仅是属于夫妻或情侣们的“专利”,其他关系者大多不接吻。

  他还说:亲吻礼在西方比较流行,然而即便夫妻或情侣往往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前接吻。在有的阿拉伯国家,人们也以亲吻为礼,不过仅限于同性之间使用。所以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张小姐都犯不上为此“多虑”。

  所谓见面礼,其实指的就是人们会面时以其具体的、规范的动作,向自己的交往对象表达善意的约定俗成的做法。

  如果说,我们了解一些国外的见面礼大半是为了有备无患的话,那么通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常用见面礼,则是存在着极大的实际需要的。

  首先,我来谈谈握手礼。

  在国内外,目前它是我们最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其正确的做法是,人们在介绍之后,或互致问候之时,双方各自伸出自己的右手,彼此之间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与对方相握后呈垂直状态,然后五指并用,用2公斤左右的力度稍许一握,时间不宜超过三秒钟。

  握手时,还应特别注意上身稍往前倾,头略低一些,和颜悦色地看着对方的眼睛,以示毕恭毕敬。

  虽说握手礼无人不会,无人不用,可握手为礼时的十种忌讳却为许多人所不知。“握手十忌”具体如下:

  其一,忌不讲先后顺序。在社交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颇多讲究,一般而言讲究“尊者决定”,即由身份尊贵的人决定双方有无握手的必要。正确的顺序应是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后者“先下手为强”,抢先伸出手去,却得不到前者的良好反应,会很令人难堪。

  如同时要与许多人握手,也应当以此类推,讲究“先来后到”。应当先同性后异性,先长辈后晚辈,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职位高者后职位低者。

  其二,忌心不在焉。与任何人握手,都要在握手问好时以双目正视对方的眼睛。这是充满自信的表示,也意味着对对方以礼相待。若是在与人握手的短暂时间里显得三心二意,或是目中无人,或是忙着招呼其他人,都是对与自己握手者的失敬。

  伸出一只手与人相握时,另一只手应当空着,并贴着大腿外侧自然下垂。用它拎着提包,插在口袋里,或是对其他地方指指点点,都显得用心不专。

  其三,忌不摘手套。手套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保护手部,因其左摸右碰必定不干净,所以与人握手时还是摘下它为好。女士虽被允许在社交场合戴着手套与人握手,但摘下它未必有失身份,与长辈、佳宾握手时更是如此。

  伸出去与人相握的那只手不要带有手汗。如果它使与之相握的人感到湿乎乎的,只能说明你过度紧张。因此当你摘下手套准备与人握手时,应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揩干手掌。

  其四,忌掌心向下压。与人握手时,通常应大大方方地把手伸过去。若是要刻意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伸出手与之相握时,应当掌心向上。

  在平时,千万不要掌心向下压着去握别人的手。与掌心向上的谦恭之意截然相反,掌心向下与人握手会给人以居高临下、目中无人的感觉。

  其五,忌用力过重或过轻。有人为表示待人热情,握手时用力过重,以致疼得对方龇牙咧嘴。有人为维护自尊,握手时只用指尖与对方接触,或是干脆在他人握住自己的手时一动不动,不作任何反应。前者的做法显得粗鲁无礼,后者的做法则显得妄自尊大或敷衍了事。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不轻不重地用手掌和手指全部握住对方的手,然后微微上下晃一下。自己的手被人握住时,也应微微晃一晃,以示有所回应。

  其六,忌不断点头哈腰。一般在与人握手时,应与对方相互问候致意。若环境不许可,也可以用点头致意来代替。同令人尊敬的长辈、上司握手时,主动欠身以示恭敬,未尝不可。但绝对不要跟任何人握起手来,都又点头又哈腰,而且没完没了。那样做,未免让人觉得客套得过分,甚至有表演之嫌。

  其七,忌长时间握手。同别人握手,特别是同异性握手,时间不宜过久。它通常持续三秒钟左右则足矣。

  有的人话多,不管跟谁见面,都喜欢拉着手便“开侃”,而且话不说完不会松手。这实际上是热情过了头。握手之后,大家再问长问短,有什么不好呢?

  其八,忌滥用双手握手。重逢故友至交,或是慰问他人时,以双手与之相握是合情合理的。面对长辈、上司或佳宾,伸出双手去捧接对方伸过来的手更是谦恭备至。

  然而不宜随处用双手与人相握,尤其忌讳随便伸出双手去握住关系一般的异性朋友的一只手。若以两只手像制做“三明治”一样“夹”着他人的一只手,而且久久不放,不是使人尴尬,就会令人误解。

  其九,忌用左手握手。接触外国友人时,慎用左手与之相握。穆斯林和印度人都认为,左手仅适用于为自己洗浴,或是去洗手间方便,右手才负有高雅的使命。若用左手与之相握,或握手时双手并用,他们都会感到是有意的侮辱。西方人同样也不习惯用左手与人相握。

  其十,忌交叉握手。在公共场合,如果需要与之握手的人士较多,可按照握手的礼仪顺序,或由近而远地依次与人握手。西俗忌讳交叉握手,即两人握手时,另外两个相握的手不能有意或无意地与之交叉,否则就会构成西方人认为最不吉利的十字架图案。因此在涉外场合跟较多的西方人打交道时,握手务必依次而行,争先恐后是没有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国内其他常见的见面礼。

  除握手礼外,目前在国内的社交场合人们所使用的见面礼还包括致意、举手、点头、微笑、欠身,等等。它们主要适用于已经相识的友人在大庭广众之前相互致意。

  其一,致意。它的基本规则是:男士应先向女士致意,晚辈应先向长辈致意,未婚者应先向已婚者致意,学生应先向老师致意,职位低者应先向职位高者致意。一般而言,作为女士,唯有遇到长辈、老师、上司以及自己特别敬佩的人的时候,才需要首先向对方致意。遇到别人首先向自己致意,不管自己心情怎样、感觉如何,都必须马上用对方所采用的致意方式“投桃报李”,回敬对方。绝不可视若不见,置之不理。

  由于致意主要是在不宜多谈时以动作去表达对他人的问候,所以致意的动作不能马马虎虎,表情也不能过分呆板,或显得萎靡不振。

  致意乃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故向他人致意时一定要使对方看到、看清,才会使自己的友善之意“此时无声胜有声”。致意时不要同对方相距太远,比如站在几十米开外,也不要站在对方的侧面或背后。假如对方由于看不到或看不清楚而对你的致意毫无反应,是令人难堪的。

  其二,举手。它的具体做法,是向朋友们打招呼致意,通常不必作声。只要将自己的右臂抬起,向前方伸直,轻轻摆摆手即可,不需要反复地摇动。以举手致意作为见面礼,适用于与自己距离较远的熟人相逢之际。

  其三,点头。用点头作为见面礼,大多适用于自己与对方不宜交谈的场合,例如,会议或会谈正在进行,行进在人声嘈杂的街道上,或是置身于影剧院或歌舞厅之中。与仅有一面之交者在社交场合相逢,或是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中多次见面,点头也可以大派用场。

  在国外,信仰伊斯兰教的女士按照其教规规定,不能与男士握手,但对对方点头为礼则往往尚可。美国人虽然大都不拘小节,但其初次与人见面时,点头礼用得也不少。

  点头为礼的正规做法,应是用头部向下稍许晃动一两下,并同时目视被致意者。不必把头高高扬起,用鼻孔“看”人,或是头部晃动的幅度过大,点头不止。

  业已指出,点头礼多用于不宜高谈阔论的场合。但如果双方距离很近,并且有可能交谈,则不妨调低音量谈几句话,否则便不近人情。

  其四,微笑。所谓微笑,一般指面含笑容,是不显著、不出声、不露齿的笑。在社交活动中,它可以替代其他见面礼,向友人“打招呼”致意。具体而言,它可以用于同不相识者初次会面之时,也可以用于向在同一场合反复见面的老朋友“打招呼”之际。

  微笑的要旨,是要求真诚、自然、朴实无华。笑得夸张变形,或是在待人接物时一面强作笑颜,一面满脸晦气,都会有悖与人为善的初衷。

  其五,欠身。它的具体做法是:全身或身体的上半部分在目视被致意者的同时,微微向前倾斜一下。它意在表示对他人的恭敬,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向一个人欠身致意,也可以向几个人同时欠身致意;可以站着向他人欠身致意,也可以坐着向他人欠身致意。

  欠身为礼时,双手应当保持“空置”状态。不应拿着东西,或插在口袋里。

  此外,在一些场合,男士往往会向女士脱帽行见面礼。

  脱帽礼具体做法如下:戴着礼帽或其他种类有檐帽的男士,遇到友人特别是女士时,应微微欠身,用距对方较远的那只手摘下帽子,并将其置于与肩膀平行的位置。这样做显得姿势优雅,同时也便于同对方交流目光。唯有离开对方时,脱帽者才可使帽子“复位”。

  若是在室外行走中与友人相遇,可以其他见面礼向对方致意,也可以一言不发行脱帽礼。此刻行脱帽礼不用真的摘下帽子,只要用距对方较远的那只手轻轻把帽子向上掀掀,就可以了。遇到男士行此礼,女士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向对方致意,但女士是不行脱帽礼的。

  上述各种见面礼的具体使用,在同一时间里面对同一个人的时候,通常只选用其中的某一种,也可以数种并用。例如,致意、点头、欠身、微笑等等,都是可以一气呵成的。关键要看对方是谁,以及你想将自己对对方的友善之意表达到何种地步。

  亲友之间相见,特别是在春节团拜、登门拜访、致以祝贺、开会发言时,还可以行拱手礼。拱手礼的具体操作方法是,行礼者首先立正,两手合抱前伸,然后弯身,并将合抱的双手上下稍作晃动。行礼时,可向受礼者致以祝福或祈求,如:“恭喜发财”、“请多关照”,等等。

  最后,我们还要谈一谈目前国外常用的见面礼。

  当你参与涉外活动时,或许也会像前面提到的张芳小姐一样,碰到一些自己闻所未闻、不知以何相对的“洋”见面礼,其中比较著名的,除亲吻礼之外,还有拥抱礼、吻手礼、鞠躬礼、合十礼、跪拜礼、吻足礼、碰鼻礼,等等。为了方便您今后参加社交活动,下面对这些国外常用的见面礼也简略地介绍一下。

  其一,拥抱礼。在欧美各国,人们在见面或告别之时,经常使用拥抱礼。拥抱礼的标准做法是:双方正面站立,各自抬起右臂,将右手搭放在对方左肩之后。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双方各自首先向左侧拥抱对方,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次向左侧拥抱。

  这种做法过于正规,在普通场合大可不必如此讲究,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热情友好之意表达出来。西方人在商务往来中并不使用拥抱礼。阿拉伯人是使用此礼的,但仅限于同性之间使用。

  其二,吻手礼。它实际上是欧美男士在较为正规的社交场合,以亲吻女士手背或手指的方式,表示敬意的一种隆重的见面礼。它的具体做法是:男士行至女士面前,首先立正欠身致敬,然后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同时俯首弯腰以自己的双唇靠近它,最后用微闭的嘴唇象征性地轻轻触及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行吻手礼仅限于室内,在街道上或是车站、商店等公共场合均不适用。对未婚少女是不行此礼的,它主要被男士用于向自己敬爱的已婚妇女表示崇高的敬意。

  吻手礼的吻只是一种象征,故要求干净利索,不发声响,不留“遗迹”。若在行礼时大吻特吻,甚至咂咂作响,或把唾液留在对方手上,都十分无礼。行此礼的特定部位应是女士的手背或手指,绝不允许“超国界行动”去吻女士手腕以上的部分。

  在波兰、法国和拉美的一些国家里,向已婚女士行吻手礼,是男士有教养的一种标志。在一般情况下,中方女士遇到外方男士在社交场合向自己行吻手礼,是可以接受的。若推搡奔逃,或是面红耳赤地不知所措,会使对方感到丢面子。

  其三,鞠躬礼。在朝鲜、韩国,特别是在日本,人们以鞠躬作为见面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郑重其事地表示尊重与敬佩的一种方式。以日本为例,虽然人们见面时都行鞠躬礼,但不同的弯身程度表示的尊敬程度并不相同。

  对同事或平辈行鞠躬礼时,应立正站好,背部挺直,双手分别贴放在双腿两侧,随后弯身低头。对他人表示敬意,或是对长辈或上司行鞠躬礼时,弯身的幅度要更大一些,行礼者的双手应放在双腿正面,随着弯身将手指尖下垂到大腿中部为止。向名人、贵宾或有恩于己的人士表示特别的敬意或感激时,行鞠躬礼者弯身的幅度最大,其双手的指尖应直至双膝为止。

  行鞠躬礼时必须脱帽,口中不能含有香烟或食物。此外,礼毕直起腰时,双眼应有礼貌地注视一下对方,以示一心不二。

  其四,合十礼。它一般又叫合掌礼,在东南亚和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里十分流行。它的做法是:手掌在胸前对合,五指并拢向上,手掌向外侧稍许有些倾斜,然后欠身低头,并口诵:“佛祖保佑!”

  通常行合十礼的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程度就越高。向一般人行合十礼,合十的掌尖与胸部持平即可。若是掌尖高至鼻尖,那就意味着行礼者给予了对方特别的礼遇。唯有面对尊长时,行礼者的掌尖才允许高至前额。

  在以合十礼为见面礼的国家里,人们认为合十礼比握手礼高雅,而且要卫生得多。因此当有人向你行合十礼时,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回敬对方为好。

  其五,跪拜礼。日本、朝鲜、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曾流行过跪拜礼,而今在缅甸等国它依旧是人们常用的见面礼。缅甸人见到长辈、老师、学者、上司,不管与对方熟悉的程度如何,只要他是坐在地板上,就要对他行跪拜礼。

  缅甸人行跪拜礼的最高档次是:行礼时,必须五体投地,即行礼者的双手、双肘、双膝、双脚和额头等五个部位同时触地。它适用于对父母、师长、僧侣行礼之时。

  其六,吻足礼。在尼泊尔、斯里兰卡、也门以及波利尼西亚,吻足礼十分盛行。晚辈拜见长辈、子女见到久别的父母、庶民晋见王族成员时,亲吻对方的脚面,这就是所谓的吻足礼。

  近年来,在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之中时兴以象征性的吻足礼来取代正宗的吻足礼。它简单易行,行礼者只要跪下来用右手摸一下地,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就不必“亲近”别人的脚面了。

  其七,碰鼻礼。所谓碰鼻礼,目前主要盛行于西亚与北非的沙漠地区,新西兰的毛利人也喜欢用它作见面礼。碰鼻礼的程序无多,行礼时双方只须先互碰一下额头,再轻轻接触一下鼻尖,就等于互致问候了。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别看见面礼多种多样,而且其各自的具体讲究也不尽相同,但最重要的是,行礼者要做到心中有底,动作规范,真诚热情,用心专一。你说对吗?

  有关行见面礼的礼仪规范,我们暂且就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您已读完了所有章节,向您推荐
我的极品人生
作者:

...

死忌:电梯诡事
作者:QD

  电梯里的禁忌: 1:电梯打开门,而你看到电梯里的人都低...

妇科男医师
作者:

...

最强保镖混都市
作者:忘 记

"风流而不下流的游走在花花世界中,群芳环绕,纵意花...

贴身妖孽保安
作者:暗夜行走

"他是极品无敌大纨绔!老爸富可敌国,祖父背景神秘,...

诡异人生
作者:

...

书籍详情 评论 收藏 充值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