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督之首保定府//

作者:杨戈 著 发布时间:2020-06-08 10:16:23 字数:7916
  1

  保定!保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保定开始成为身边某些人嘲讽的对象,笑那里的城市太破,笑那里的人太土,笑那里的话太怯,笑那里的吃食除了驴肉、火烧,就是火烧、驴肉,鄙陋得很。一群人在酒席饭桌之上,学几句保定话,说几个关于保定人的段子(即便这段子本是说别的地方,然后张冠李戴挪到保定人的头上),甚至把保定歪解成“保腚”,然后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心满意足得很。

  然而,出乎意料地,保定人并没有被这些嘲讽激怒,相反,对于这些嘲笑却保持着一丝不屑一顾的淡定,他们也没有像某些地方的人受到委屈后那样群起反击,打一场盛况空前的口水仗,而是照常自顾自地过着简单的日子,大声地说着乡音,大口地嚼着热乎乎的驴肉火烧,自在逍遥。

  这种气度,令人十分惊讶。若非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宠辱不惊的气度见识,又怎么会有这样的胸怀!于是特意找来关于保定的资料,随手一翻,这种讶异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就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破蔽、有些土气的保定,在历史上却是三皇五帝中尧帝的故乡,燕国、中山国和后燕先后在这里建立国都,传衍文明与繁华,元朝设郡,明朝建府,到了清朝,更成为天下八督之首。以至于如果时光拉回去三百年,就算那在皇城脚下不可一世的八旗子弟们谈到这里,也都会遥遥地抱一抱揖,尊一声“保定府”,语气里充满了尊敬和向往。

  2

  随随便便信手拈来一段保定地区的故事,开篇都要被拉回到两千年前,这种时光的跨度简直让人晕眩。

  两千年前的秋天正是战国纷乱、强秦崛起的年代,那个时候,秦国的霸气正由西向东、由南而北势不可当地席卷而来,身处北方的燕国已经早早嗅到了寒冷的味道。肃杀的秋风涌起的时候,易水河畔走来了一行人,他们白衣似雪,神情肃穆,默默无语,只有脚下深秋的落叶被踩得沙沙作响。

  易水的水面上倒映出三张面庞,雍容的燕太子丹、俊俏的高渐离和坚毅的荆轲。风一吹过,三张面庞倏尔变成了波纹模糊在了一起,就如同这一行人彼时纠结的心情。

  “荆卿……”太子丹似乎想对一旁的荆轲说点儿什么来打破这种沉寂,却被荆轲一手制止住了,转而对他最好的朋友高渐离道:“你的宝贝带来了吗?再奏一曲吧,或许以后就听不到那么美妙的声音了……”

  高渐离从肃穆的表情里挤出一丝笑容,接过随从递过来的筑。他是有名的击筑高手,是全天下公认最好的乐师,无论什么场合的演奏,无论面对任何人,他都能做到心如止水,而在今天的易水河畔,他的手却有些颤抖了。他眼前的这个男人——他最好的朋友和知音,他们一起在市井大啖狗肉、大碗喝酒,舞剑高歌、肝胆相照,而今天一别之后则恐成永诀了。

  旋律从筑弦上流出,这是一首没有乐谱的曲子,萧瑟的秋风、曼舞的落叶、寒彻的流水、悲怆的前途,这些都成了音符,直叩人心。荆轲闭上眼静静地听着,作为一个侠客,他清楚得很,他的武器并不是刀,亦不是剑,而是自己的生命。一个侠客一生或许只有一次闪光,而那也正是自己生命之辉的结束,就像自己这次要执行的刺秦的任务,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自己的结局都将是一样的。

  旋律还在流淌,热血已经沸腾,大丈夫存于世间当顶天立地,必须要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荆轲仰头击节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这样短短的两句歌词,却好似千钧重石,从此牢牢地立在了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在两千多年的激流冲刷中岿然不动。燕太子丹也放下了昔日的身段,抽出腰间的宝剑,随歌忘情地为荆轲而舞,随来的宾士们皆含泪而和。燕赵多义士,慷慨悲秋风,我们已经很难从史料中找到那一天那一刻的具体时间,但中国历史上这一幕慷慨离别、悲歌霄云的情景已烙刻成一部史诗留在人们心底。

  荆轲最后的结局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以失败身亡而告终,燕国随之被灭,燕太子丹被杀,据说高渐离隐姓埋名几年后,凭着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靠近秦始皇的机会,实施了第二次刺杀,不过依然以失败而终。中国文化历来讲究胜者王侯败者寇,失败者往往过不了多少年就被遗忘在茫茫岁月之中。但有两个失败者却是例外,世代被人传颂,一个是霸王项羽,另一个就是义士荆轲。后人在易县西南的山上建了一座荆轲塔,在岁月的更迭和战乱动荡中屡毁屡修,一直不曾让它消失,就是为了记住这位轻生死、重名义的燕赵侠士。

  3

  荆轲、高渐离和燕太子丹用生命的代价也没有推翻的强秦到了“官二代”的时候,随着霸王项羽在咸阳城放的一把火灰飞烟灭了。然而,项羽最终也没有玩转机谋深远的刘邦,于是,江山落到了刘氏家族手中。刘邦一登上皇帝宝座,第一件事就是大封诸侯,统一品牌,连锁经营。

  当年被封到保定一带的中山王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的哥哥。由于他不是皇后所生,所以注定这辈子无缘沾染皇位,在他十二岁那年就被他老子打发到了易水之南、滹沱河之北的这一亩三分地做了诸侯王。汉朝的诸侯国,有独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可以自己任命官员,刘邦当年大封同姓王的本意是想靠这些亲戚帮助治理天下,保护中央,谁承想到了文、景二帝的时候变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反而成了朝廷的定时炸弹。刘胜也算是生不逢时,就在他被封为中山王的那一年,南方的吴王刘濞联手六个诸侯王发动了“七国之乱”,但是很快就被中央镇压了下去,由此一来,从皇帝到大臣,更认清了诸侯国的危害,坚定了削藩的决心,一时间,一系列的言论和政策都让诸侯王们十分难过。

  刘胜是个很聪明的人,很有心计,甚至说他滑头也不为过。有一年,他和其他几个诸侯王去国都朝见汉武帝,皇帝摆下了酒宴招待这些亲戚,按照礼仪,吃饭的时候是要有歌有舞给大家助兴的。其他的诸侯王就在那里唯唯诺诺地吃喝,但这位中山王刘胜从乐声一起就开始在那里哭,悲悲切切。汉武帝忙问他原因,刘胜就说了一大套话,后来有人给起了个名字叫“闻乐对”,也有直白点儿的就叫“中山靖王刘胜谏汉武帝书”,主题就是大打感情牌,劝自己的弟弟不要再打压我们这些诸侯王了,我们的日子已经很诚惶诚恐了,大家都是亲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刘胜这一番逢场作戏的哭诉把一代雄主汉武帝也给打动了,立即增加诸侯待遇,并且把一切和打压诸侯国有关的奏折全部退回。

  能把汉武帝轻松“搞定”,让刘胜一时间美名远播,被誉为“汉之英藩”,而让他在后世更加名声大噪的是他的豪华陵墓。刘胜在中山王这个位子上坐了四十二年,从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在满城这个地方掘山为墓,直到1968年,这座完好无损的石窟宫殿被发现,震惊了整个考古界。从里面出土了三十三个大酒缸和一批精美的酒器,折算起来能装酒一万多斤,可见刘胜的海量。而错金博山炉、蟠龙铜纹壶和长信宫灯更是国宝级的文物。最令人惊喜的是金缕玉衣的出土,这是汉朝独有的贵族墓葬风格,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们笃信,穿玉衣入殓可以将灵魂留住,可以万古不朽,但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两千年后刘胜与我们“会面”时,他的尸骨早已化成一堆腐土,而裹着他一身皮囊的玉衣却还剔透晶莹,完好无损。

  不过,从刘胜和他的王后窦绾身上的这两件金缕玉衣也足以看出他的厉害。在汉朝,穿玉衣下葬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制的,金缕玉衣只有帝王才可以穿,诸侯王只能穿银缕玉衣入葬,一般的贵族官宦则是铜缕玉衣,如果越级,不仅要陈尸于外,而且整个家族都要受到牵连。而刘胜夫妇能够双双着金缕玉衣下葬,要么是他想当皇帝想疯了,做出这种死了也要过把瘾的疯狂举动;要么就是受到了皇帝特许的宠幸,恩准他可以享受帝王待遇。从刘胜的性格和他一生的轨迹来讲,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

  4

  中山靖王刘胜的公关能力和社交能力非常出众,却也有几分“难得糊涂”似的韬光养晦。上文说过,从满城汉墓中出土最多的就要算酒器了,甚至有整坛整坛的美酒陪着这位中山王入了冥间。从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位平庸的贪杯爱盏的酒中王爷。同时,酒色不分家,另一个例证是这位王爷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这个数字让我们瞠目结舌,恐怕令很多帝王也都自愧不如。

  乐酒好内,这恐怕就是世人对于刘胜的评价了,就连他的同母兄长赵王刘彭祖也忍不住呵斥自己的亲弟弟“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但是且慢盖棺定论,我们再仔细看一看,刘胜在位四十二年,活到了五十三岁,在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岁的汉朝,如果这位中山王真的沉迷于酒色之中,他能活到这个岁数真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其实,这不过是这位很会耍心眼儿的中山王掩人耳目、欺世自保的一个招数。刘胜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危机暗涌、诸侯倾轧的黑暗时期,他目睹了“七国之乱”的惨状,也亲身感受到了朝廷和皇帝对诸侯们的忌惮和炎凉,在这种情况下,明哲保身恐怕是第一要考虑的问题。究竟是励精图治、秣马厉兵,还是纸醉金迷、庸庸碌碌,到底哪一种才是一个“好”的诸侯王?在百姓的眼中和在皇帝的眼中,标准是截然不同的。

  说了这么多,并无意要给刘胜“翻案”,只是感慨史料与传说中近乎膏粱纨绔的形象里恐怕包含了太多令刘胜无以言辩的苦衷。或许还可以从另一个发现来例证一下,在满城汉墓中,除了那些酒器之外,出土最多的便是兵器了,其中不乏当时属于“高、精、尖”的铁制兵器以及最新、最强大的西汉铁甲,这就让我们不由得先抛开刘胜怀中的酒盏与美人,去审视他的另一面。刘胜在王位上坐了四十二年,而这四十多年正是汉朝和匈奴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汉武帝采取了强硬的外交和军事策略,两国战火不断。而中山国弹丸之地却是抗击匈奴的最前线,这一点,刘胜做得非常出色,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对于这个兄长特别恩宠、特别给他面子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刘胜的行为看似荒唐,但他的心里有杆秤,知道哪头重、哪头轻,怎么做惹祸、怎么做避祸,说他大智若愚未免高抬,不过说他是个难得糊涂的王爷并不为过。

  刘胜这个中山王闲下来最大的乐事,恐怕莫过于和王后、嫔妃们坐在一起看着自己的儿孙绕膝了,然后指指点点地猜测着哪一个能文治天下,哪一个能武安家邦,关起门来说些非分之想,或许还会猜猜哪一个更有出息,将来有一天有可能染指皇权一统天下。只可惜他虽然儿孙众多,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个稍微有点儿出息的都没有,让他这张老脸实在面上无光,直到十几代之后那位枭雄的腾空出世,这种难堪的局面才总算结束了。

  5

  这位枭雄在民间众所周知——刘备,刘玄德。

  从刘备往上追溯到中山靖王刘胜,中间相距了三百余年,十几代人。第一代中山王刘胜的儿子有不少被封为了列侯,但是由于俱是些个草包庸才,渐渐地也就衰败了。有几位还因为中途获罪而被削去了爵位,其中就有刘备的先祖刘贞。刘贞在失爵之后带领着自己的这一支家眷迁到了涿县定居,也就是今天保定管辖之内的涿州。他尚且还算得上是个落魄的贵族,但是一代一代传下来,他的后代们便在衰草蓬窗中逐步没落了。刘备的祖父刘雄还做过一县的县令,到他父亲那里就成了平头百姓,而到刘备这一辈则沦落成了卖鞋为生的小贩。

  刘备在二十八岁的时候结识了涿州开猪肉铺的土财主张飞和在山西老家杀了人亡命天涯的关羽,哥儿仨在桃园结义,开始创业。刘备做了老大,按说论实力,张飞算个中产阶级,拥有自己的庄园,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个名流,而刘备只是个小商贩;论岁数,从史籍资料上可以分析出,关羽还要比刘备大上一岁;而要论武艺,这哥儿仨里谁排第一不好说,但排最后的肯定是刘备。那为什么还是刘备成了大哥呢?这全亏了他的身世背景。《三国演义》中刘备无论走到哪儿见到谁,第一句自我介绍都是“备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汉景皇帝阁下玄孙”,这一张名片非常好使,再落魄,人家也算是皇室一脉,连当朝皇帝按辈分都要尊一声“皇叔”,这一下子让刘备低微的身份尊贵起来了。在中国人的思维中,特别推崇正统之说、名门之后,在现在的社会不也到处遇到挂着某某名人的多少代子孙头衔的人吗?

  刘备后来由于剿黄巾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的县尉。安喜县就属于现在保定管辖下的定州一带,离当年他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的治所近在咫尺。守着祖上的土地,刘备的这个县尉据说做得很是不错,但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朝廷就派来督邮准备撤了他的职。《三国演义》里说张飞一怒之下鞭打了督邮,实际上打人的是刘备,这在正史中是有记载的,不仅打了,而且还要杀掉,多亏众人相劝才饶过督邮的命,自己挂印而去。

  刘备从此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政治逃亡生涯。实际上,刘备和他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在性格上是十分相像的,有着很深的城府,小说里形容他是“喜怒不形于色”,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知道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时候该装,什么时候该狠。四处奔波,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刘备能忍。“青梅煮酒”被曹操识破英雄之志,惊掉了筷子,却说是被打雷吓的,刘备能装。在白门楼,一句话就要了曾经在危难中帮助过自己的吕布的脑袋,刘备该下狠心的时候绝不含糊。这一切奠定了他由弱积强,最终成为一代枭雄的基础。

  不管怎么样,刘备最终还是三分了天下,占据川蜀做了一方的天子。他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若是泉下有知,应会感到一丝欣慰吧:自己的后人之中总算出了个有出息的人物,虽然时间隔得长了一些,空间也离得远了一些。不过想象着在遥远的天府之国,这样一位君主操着一口浓厚的保定乡音发号施令,确实是一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情。

  6

  保定府真正成为一座繁华的重镇是在明清的时候,如果再往上溯源,应该是在元朝之后。蒙古人自草原而下风卷残云征服天下的初期,保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正处在蒙古人、金人和南宋朝廷纷争的纠结地区,饱受战火的蹂躏,满目疮痍,几乎成了一座废墟,直到蒙古统治者建立了元朝定鼎天下。

  对于汉民族而言,元朝的统治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蒙古人彪悍而强大的武装征服力与他们对于华夏民族传统文明秩序的鄙夷和低执行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比例黑洞。蒙古统治者看不起被他们征服的汉人,而对于这些被征服者的文明更是不屑一顾。从忽必烈起,就几乎废弃了科举制度,在他看来,这只是那些百无一用的书生虚头巴脑、自欺欺人的把戏。有元一朝对汉人尤其是南方的汉人极不信任,几乎很少任用他们为官,参与治理国家的要务,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这一时期元曲的高度发达,因为这个朝代的文人们都去写剧本了。

  这也是为什么强大的蒙古帝国可以席卷欧亚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在中国的统治仅仅维持了八十余年的原因。游牧民族式的统治思维始终徘徊在中国传统文明的大门之外,但是对于文明传承与建设造成的伤害有时却是无法弥补的。

  相对而言,保定还是幸运的。那个时候,镇守保定的元朝将领叫张柔。张柔是个汉人,但是后来能以一个汉人的身份被加封为元朝的汝南王,可见这个人是非常厉害的。张柔出身于农家,由于乱世,后来投身行伍开始打仗,按说是一个粗人,又先后在金和蒙古的统治下为官,但是他对文化与文明的敬重却时刻流淌在他的血液里。他每次攻下一座城,并不像那些蒙古军官似的肆意屠城掠夺,而是首先到当地的史录馆将历史资料和图书收集保护起来。张柔懂得,这些在他的蒙古同行眼中无足轻重得或许一把火就能烧掉的一张张白纸,在历史过往的进程中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最为难得的是,作为元军的将领,张柔非常尊重读书人,每次抓到的俘虏里有文人,都能做到以礼相待,甚至亲自解除绳索,奉为上宾,聘为西席来教育自己的子弟。

  所以说,保定的幸运正在于此。张柔进驻保定,没有进行野蛮的统治,而是实施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措施,让今天的史学家们也禁不住眼前一亮,击节叫好。《元史》中这样记载了张柔的作为:“柔为之画市井,定民居,置官廨,引泉入城,疏通沟渠以泻卑湿,通商惠工,遂致殷富;迁庙学于城东南,增其旧制……”老实说,很难想象,这一套妥帖的方案竟会出自一位戎马半生的武将之手。在这些措施按部就班地完成之后,几年之间,这座荒芜破败之城竟一跃成了燕南第一大都会,而这种繁华一直延续到了八百年后的今天。一个保定的朋友对我说过:“保定人可以不记得忽必烈,但不可以不记得张柔,因为他是保定府真正的奠基人。”

  这话说得很实在,一点儿也不为过。

  7

  在保定的市中心,有一座古莲花池,那便是当年张柔的府邸,当时的名字叫作“雪香园”。园内池深水澈,遍植荷花,小桥流水,楼阁倒影,很难想象在北国之地也会有这样一座精致的园林。张柔喜欢邀请各地的文人雅士到园子里聚会,谈谈诗词文章、下下棋,尽管他本人并不精通此道,却每每乐此不疲。很多饱学之士都成了张柔的朋友,就连写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大才子元好问也是雪香园里的座上常客。元好问在六十岁那年,还特意故地重游,写了一篇《顺天府营建记》,将自己老朋友的伟绩流芳天下。

  雪香园后来毁于一场大火,只留下一池春水、满塘红莲。到了明朝,经过当地知府的重修焕然一新,以池为鉴,便起了个新名字叫“水鉴公署”,依然是最受王公显贵、文人墨客们欢迎的场所。后来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李卫到保定做了直隶总督。李卫这个人和张柔很像,行伍出身,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对读书人很尊敬,对文化上的事情很热心。当时雍正皇帝要求各省都要办官办书院,李卫对此响应得非常积极,选址选来选去最后就定在了古莲花池,取名为“莲池书院”。

  这一座直隶地区的最高学府吸引了众多的饱学之士,尤其到了清朝末年,诸如贵阳黄彭年、武昌张裕钊、桐城吴汝纶这样的大师纷纷不远千里跋涉而来,立院讲学。一时间名流荟萃,才俊聚集,我国封建历史上的末代状元刘春霖便是在这里攻读十余载,一朝成名而走向天下的。**在参观完古莲花池之后,也情不自禁地称赞这是“清末全国书院之冠”。

  走在今天的古莲花池,一畔是池台水榭,假山花木,堪比苏、扬二州的精致园林;一畔是西洋风格的古朴二层小楼,这是建于光绪年间的重点工程——直隶图书馆。一边是花草芬芳,一边是书卷浓浓;一边是传统中国的审美元素,一边是西风渐进的全新空气,都在这一片荷塘之上郁结不散。难怪明朝人要把这里叫作“水鉴”,果然,以水为镜,以史为镜,这一池荷叶之下藏着数不清的历史余韵。

  8

  出了古莲花池,斜对面就是直隶总督署。这样地理位置的安排,则让人又多了一层值得玩味的思考。学而优则仕,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天经地义的传统思维。当年,很多人的愿景便是从这扇大门走进对面的那扇大门。这样短短的几步路,有些人用一生也没有走完。

  这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总督衙门,也是当年直隶总督办公和生活的处所。“直隶”这个旧时的省名我们已久未听闻了,当年直隶的管辖范围除了今天的河北省外,还包括内蒙古、山西、山东、辽宁、河南的部分地区,是天子脚下的重地,而这样一个重要位置的总督自然也是宦海中人眼中的热点。从雍正七年启用这个衙门开始到清朝结束,一百八十多年里,共产生了九十九任直隶总督。在这些升堂办公的身影中,不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这样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人物。他们在这个院落中发生的一幕幕剧情,直接浓缩成为清王朝的历史剪影,所以有人说这里是“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一圈转下来,感觉这种评价并不为过。

  总督署门前的这条街是保定最热闹的地段,一千年前是这样,今天依然如此。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商户的喇叭里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招揽生意,路人摩肩接踵在人流中穿梭。这一切初看好似有一些杂乱,但其中又自有一番井然的秩序存在。这种热闹迥异于现代大都市的那种纸醉金迷的繁华,而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好像这才是中国传统书籍记载中的市井繁华。

  朴实的保定人便是这样,守着这段悠长的时光,享受着这种平淡而踏实的生活,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淡定地看着外面的世事变迁,却始终可以心如止水。或许他们的城市还不够炫,他们的腰包还不够鼓,对这一切,他们并不在意,他们也在努力,但不会为了一个虚华的目标而放弃本色。保定人可以潇洒地将省会的荣耀交给邻居小兄弟去打理,可以淡定地对来自别处的讥讽一笑而过,他们只是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或许,一碟酱菜,一个火烧,一段永不过时的老调,一束穿越千年的阳光打在身上,这就是他们的日子,一种简单却实实在在的保定风范。
您已读完了所有章节,向您推荐
我的极品人生
作者:

...

死忌:电梯诡事
作者:QD

  电梯里的禁忌: 1:电梯打开门,而你看到电梯里的人都低...

妇科男医师
作者:

...

最强保镖混都市
作者:忘 记

"风流而不下流的游走在花花世界中,群芳环绕,纵意花...

贴身妖孽保安
作者:暗夜行走

"他是极品无敌大纨绔!老爸富可敌国,祖父背景神秘,...

诡异人生
作者:

...

书籍详情 评论 收藏 充值 置顶